文字:沒有離不開的人,只有邁不開的腿
05月
文/晚睡姐姐
陳凱歌拍《梅蘭芳》,請章子怡扮演孟小冬。這個角色很適合她。
從《臥虎藏龍》的玉嬌龍開始,章子怡扮演的大多數(shù)角色身上都有一種倔強、不服輸?shù)臍赓|。同樣的氣質在朱茵身上也有,《大話西游》中紫霞仙子望著至尊寶的眼神,有復雜的感情,對愛的挽留,也有“你若無情我便休”的決絕。配上烈焰紅唇,完全是一種悲壯、凜冽的美。
這也是孟小冬一生的寫照。
孟小冬出身于梨園世家,祖父擅演文武老生,父親、叔伯唱京劇,她很小便學唱須生,12歲在無錫掛牌公演。18歲的孟小冬,已是技藝精湛,有“冬皇”的美號。
同是一個舞臺的頂尖人物,孟小冬和梅蘭芳的合作,從一開始就引起了轟動效應,兩個人也由戲中的合作延伸到臺下相戀,成了一段梨園佳話。
當時梅蘭芳已經(jīng)娶妻,且有兩房太太,太太福芝芳難以接受丈夫的這段新感情,不愿讓孟小冬進門,也不承認她。梅蘭芳很為難,只好把孟小冬娶到了家外的一處院子。
舞臺上,她是剛正端莊的男角,他則是妖嬈裊娜的女旦,兩個人扮演的恰好是交錯的角色。他總是心軟,她一直倔強,這樣的定位也一直貫穿到他們的感情生活里。
結婚9個月后,發(fā)生了一起不幸的事件。孟小冬的一個戲迷瘋狂迷戀她,對她和梅蘭芳結婚很不滿,錯手殺死了梅蘭芳的朋友。梅蘭芳又后怕又內(nèi)疚,遷怒于孟小冬,加上福芝芳的勸告,他對這段感情退縮了。開始冷淡孟小冬。
1930年,梅雨田夫人過世,孟小冬按照禮數(shù)去給婆婆守孝,在門口,被福芝芳叫人擋住,意為不承認她是梅家人,沒資格守孝。而梅蘭芳,并沒有站出來替孟小冬主持公道,這件事成為壓倒孟小冬感情的最后一根稻草。
孟小冬年少闖社會,在梨園中長大,她唱了太多彪炳忠義的故事,扮演過太多剛直不阿的漢子,那些戲文已經(jīng)一點點滲透進她的生命,將她造化稱一個一身傲骨的姑娘。
結婚四年之后,孟小冬在《大公報》第一版連登三日啟事:“冬當時年歲幼稚,世故不熟,一切皆聽介紹人主持。名定兼祧,盡人皆知。乃蘭芳含糊其事,于祧母去世之日,不能實踐前言,致名分頓失保障,毅然與蘭芳脫離家庭關系。是我負人?抑或負我?世間自有公論,不待冬之贅言!
她有她的驕傲和倔強,好便是好,不好便是不好。你對我講感情,我便不離不棄,你離棄我,我便決絕而去。
“是我負人?抑或負我?”原因并不重要,她并不一定要譴責誰,她只是想要執(zhí)行這個決定。
壯士斷腕,撕裂傷口給世人看,在那樣一個人言可畏、女性備受歧視的年代,這是多么勇敢的行為,簡直是現(xiàn)代人所難以想象。比較一下,直到今天,依然有很多女性為了面子,害怕被人看華麗袍子下的虱子,而偽裝著虛假的幸福。
婚姻的失敗成就了孟小冬的事業(yè)。1934年孟小冬復出,光芒更勝往日,成為當之無愧的京劇第一女須生。中年后,孟小冬嫁給上海大亨杜月笙。正應了當初她離開梅蘭芳時說的那樣:“我今后要么不唱戲,再唱戲不會比你差;今后要么不嫁人,再嫁人也絕不會比你差!”
孟小冬后來嫁給杜月笙,也并不是僅僅為了和梅蘭芳斗狠,杜月笙的兒子在回憶錄中說:“這段婚姻無所謂誰成全誰,他們之間是有感情的,我父親一向重視她的藝術成就,孟小冬也很仰慕我父親,她同父親結婚不是報恩,也不是無奈的選擇。”
是的,模樣不差、才華不差、做人不差,為什么還要受這份氣?僅僅是為了愛嗎?愛難道不是也需要自尊作為基礎,否則會淪為菟絲花的匍匐和糾纏嗎?
這個道理,孟小冬在80年前就想明白了。而現(xiàn)在,還有很多姑娘想不明白。她們面對已經(jīng)失去了生命力的感情不愿放手,黏黏糊糊、溫吞水一般,被人傷了又傷還賴著不走,最后沒了感情也沒了自尊。
她們總是把害怕面對一個人生活的恐懼說成是愛情的魔力,為自己辯護的理由往往是,“其實我條件也不差,只是離不開他!蔽乙娺^很多這樣的姑娘,她們感覺不幸福,抱怨不休,當有人勸說她們離開的時候,她們又會說:其實他對我不錯。真叫人勸也不是,不勸也不是。
這世界沒有離不開的人,只有邁不動步的腿和軟弱不堪的心。她們做不到孟小冬這樣,縱然深情似海,也敢以揮劍斬情絲,因為,她們沒有自己的驕傲和倔強。也沒有強大到敢于拒絕和放棄的心靈。
做一個倔強的姑娘吧。有情有義、有進有退。愛情是雙向的選擇,如果他人有辜負,或者不再被愛,一定要知道用什么來抵擋和回應。
這不是最好的時代,但和80年前的時代相比,又不是最壞的時代。如果倔強的姑娘多了,這個世界悲情的故事也就少了。